三牛毕业生留学分享 | 荷兰“欧洲哈佛”阿姆斯特丹大学进入12月,2023年的日历,眼看着翻到最后一页了。 讲述学生 | Nancy 周延溪 所在国家 | 荷兰阿姆斯特丹 就读大学 | 阿姆斯特丹大学 就读专业 | 人文学院undecided ———— 学校简介:阿姆斯特丹大学(University of Amsterdam)坐落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,是荷兰最大的综合类研究型大学,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,在欧洲拥有极高的声誉,被誉为“欧洲哈佛”,其传媒学专业在世界排名中连续多年占据榜首。 ✈ 图:阿姆斯特丹市中心,Nancy拍摄 阿姆斯特丹大学是一所很古老的学校,科学、传媒和商科等等领域都是强项。 学校位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,校园分散在阿姆斯特丹市的各个角落。 上下学的路上,我们总能经常看到从欧美各个国家来度假的游客,在阿姆斯特丹运河、艺术装置、橱窗和老教堂外面拍照,整座城市就像TA们度假的后花园一样。 游客们觉得这座城市很美,我也这样认为。阿姆斯特丹有TA独有的气质,新潮的同时历史底蕴浓厚,很适合正处于自我探索时期的年轻人。 图:自行车是荷兰的文化符号,很多人会在自行车停放处打卡拍照(自行车是荷兰的文化符号,Nancy拍摄) 来到荷兰之后,我遇到了一群差异化很大的同学,少部分来自美英,大部分来自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。因为突然脱离了熟悉的环境,一下子会感觉有点孤独(我会去联系高中的朋友们,因为大家其实都在经历一样的事,可以抱团取暖)。 但随着日常接触次数变多,我和大学同学们也渐渐熟络了起来,也知道了很多有关TA们的故事。 对于有些同学而言,读书只是TA们生活中的一小部分,TA们追求独立,lecture会时不时缺席,更专注于做兼职;也有30岁选择回归校园,重读一次本科的同学;还有我们这种“按部就班”,完全把重心聚焦在学习和考试上的学生。除了这些,大家的相似性也很高,都很乐于分享对历史和时事的看法,悟性很高,平时聊天也很互相尊重。 可能是因为大家都读相同的专业,所以自然而然就这么聚集在了一起,所以,能读自己喜欢的专业还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。 图:开学第一课(Nancy拍摄) 我每周一般有两到三节lecture,有科学类的地球史、统计类的人工智能,还有一些社会类的时政,都是全年级的大课。 早上八、九点会上对应的seminar,就是助教分小组重新辅导温习。 真的很怀念有人催进度,或者是有可以一起「卷学习」的同学......大学里的学习需要太强的内驱力了,稍一分心,就会出现读着读着文献去干别的事的情况。 高中因为有短期目标和班主任的督促,不会像现在这样,总是被deadline推着走,这也是我之后要加强的地方。 课余时间,我会去打羽毛球和健身,还会拓展一些工作技能,做未来职业规划,比如这学期,我加入了学校气候博物馆的实习,博物馆很有意思,很期待之后的工作。 图:阿姆斯特丹大学人文学院组织的博物馆之夜,大家可以在校立博物馆待到凌晨两点,听讲座(Nancy拍摄) 图:校立博物馆校长室,珍藏着建校以来,每一位教授的研究和藏品(Nancy拍摄) 图:阿姆斯特丹大学气候博物馆的工坊,大家聚在一起画关于全球变暖的画,成果会捐赠给博物馆做展览(Nancy拍摄) 1、大学申请期间为了缓解焦虑,我当时的措施是把可控和不可控因素分出来,对于还可以补救的事尽心尽力,不可控因素赶紧忘掉。不用执着于某所梦校,下一个学校可能更好,当然,如果被录了就皆大欢喜,最后,大家都会有书读的,不用太焦虑。 2、以前和一位老师聊天的时候,他给我分享从武汉到上海读大学的经历,他说,“刚到新城市,每个人都和你没有关系,你要找到自己的节奏才能适应,让自己真正容纳进这个环境里。” 所以,刚到异国他乡难免有不习惯的地方,记得把能量归还到自己的身上,不管遇到什么样接踵而来的麻烦,都会船到桥头自然直的。 12月15日(周日) 武汉三牛中学将举行 2024年12月唯一一场 国际方向校园开放日 诚邀有意就读三牛的 小升初、初升高学生及家长 到校互动交流
文章分类:
学生/家长分享
|